国家队排球选材标准-国家队排球比赛
1.为什么排球少年一定要老是输球
2.寻求排球基础知识(例如比赛规则、球队简介等)
3.排球发球论文开题报告
4.沙滩排球,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对场地设备有何要求?
5.学排球有哪些要求,比如身高
为什么排球少年一定要老是输球
男排最大问题还是身体素质太差了。其实中国男排的高度可以,就是综合力量差距太大,所以导致很多技术动作练不上去。不少关于男排的论点是,中国队应该灵活多变的战术,而不是追求身体素质训练。其实把身体素质和技术训练分隔开,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所谓身体素质,并不是仅仅指力气,身体大小肌肉群的综合力量。我们都不如欧美,甚至连韩国日本都不如。身体素质的落后,直接导致了队员打球时,地面跑动、空中移动,滞空,扣球能力。和欧美队伍相比,亚洲男排在个子上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个子越高,灵活性越差。一般来看,亚洲男排在190左右的时候,身体灵活性还是比欧美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这个身高一旦到了1米95,亚洲男排运动员的灵活性和速度开始急剧下降,而欧美队员的灵活性和速度开始赶超亚洲人。
到了2米左右时,基本上亚洲男排以傻大个居多,而欧美队员的灵活性速度全面超过,无论是地面防守、跑动移动速度,还是力量。这也可以解释为何10年代和80年代初,汪嘉卫徐真等那批男排运动员还能够在网上和欧美队伍周旋的,亚洲中日韩还算是世界强队。
但随着男排运动员身高都往1米95甚至两米方向发展的时候,亚洲男排队员先天具有的快灵变优势开始消失,加上排球规则的修改、大力发球对一传到位的冲击等原因。黄种人的亚洲男排基本退出世界强队之列。大个子,特别是亚洲的大个子,由于重心高,加上先天身体素质差于欧美,因此要提高亚洲大个子的灵活、速度、力量,让大个子也能打出过去亚洲男排小、灵快、变的风格,那在身体素质上,亚洲人要更多想办法,化更大的力气。
而不是因为身体素质先天不如欧美,就干脆破罐子破摔,让身体素质训练维持现状,不思进取和改变。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干脆就退出世界男排的竞争。要提高亚洲高个子的身体灵活性,身体素质训练就成为最根本的要素。
身材越高,做各种进攻、防守动作的幅度就越大,每个动作的动量很大,重心稳固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大个子们的任何动作,对他们的关节骨骼的压力比小个子高很多。因此在高速运动中,如果肌肉、肌腱等部位力量不足,高大队员做任何动作,都容易导致骨骼肌腱等部位的受伤。
赵蕊蕊的腿居然练到可以横面折断,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说,高大队员的培养,体素质训练是绝对的核心。如果高个子没有足够的素质力量,就成了傻大个。2米多的副攻,如果移动速度不快,如何摆脱对方的拦网,或你的拦网如何能跟得上对方的跑动进攻节奏?没有力量,你的进攻挥臂如何快得起来,如何能有足够力量突破对手拦网?高大队员没有足够的滞空,如何能拦到对方的空中移动及后排进攻?没有足够的身体素质,弯腰倒地的防守、一传、小球串联能力就更谈不上。
大个子没有身体素质,技术方面再练也没有用,结果只能是越练越容易受伤,而且伤的都是骨骼关节部位,一伤就容易废人。中国男排到了今天这种境地,和男排各方面的理念落后有很大原因。首先就是选材,基本上没有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全面的。
弹跳好了没有力量,平拉开速度不错了,腰腹部没有力量无法打调整进攻。副攻高度很好看,但移动速度慢,进攻拦网都是软面条,滞空能力极差。这样去比赛,只能是小个子(如泰国)和欧美大块头,都能欺负你。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联赛。
中国地方队伍为了追求成绩,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还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盲目练技术,拔苗助长。不少男排队员进入地方青年队时,最佳的力量训练时间已经过去了。但话也说回来,其实还为时不晚。可是咱们国家男排的综合身体训练手段太落后了,因此年轻队员一到了地方队或者国家队,技术训练量一旦上去,加大技巧性的训练难度,不是技术动作做不了,就是动作的技术指标达不到,运动量一大,还特别容易受伤。
结果是和欧美差距越来越远。所以解决不了身体素质问题,男排所谓的技术问题就根本无从解决!没有足够的身体素质,技术提高就根本无从谈起,追求更高的技术、更快的速度、更全面的能力、进行更大运动量的训练等话,都是空中楼阁!这也是为何,中国男排如今的落后,从技术上说是全面落后,也就是在扣球、一传、二传、拦网、防守、小球串联都不行。
技术差是表面现象,病源还是在于身体素质太差。根本不具备提高速度、应变、和技术能力。光喊提高技术层面,不给队员打下足够的身体素质基础,其结果是缘木求鱼。我们男排的身体素质训练到底有多么落后。举个例子,汪嘉伟刚回国时,看到中国男排的力量训练,还是当年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方法。
为何姚明在国内是个瘦瘦的“大竹杆”,等他二十多岁去了NBA,没两年就成了健美男了,连NBA的黑人老美想撞姚明,也不敢贸然欺身而上。这不是偶然巧合或者是先天姚明有何特别!这是典型的先进训练手段造成的差别。
汪嘉伟当队员的时候,我们男排之所以能打入世界第五,并且具备冲击前两名的实力,就是因为汪嘉伟徐真等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欧美强队差距不大。汪嘉伟还是当时的世界三大飞人之一,空中飞行距离远,同时中国男排发明的如各种网前“飞”的快攻技术以及和后排进攻的结合、徐真世界第一人的跳发球,这一系列的从手段到进攻战术理念的改变,基本奠定了现在男排进攻发展的框架。
加上沈富麟的二传技术也是世界一流,自然中国队在10、80年代初成了世界一流球队了。如今我们身体身体没有,技术技术也没有,光高个子,有何用?当然就退居三流了。如今中日韩连埃及、突尼斯等非洲队伍都未必能打得过,看到伊朗印度都怕了,还能怎么样?这已经不是换教练、换队员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当初周教头担任男排教练,提出亮剑的口号。亮剑精神的核心,是即便打不过也要狠命打,死要死得好看。这个具有宿命论的亮剑精神,基本上也是中国男排的现状和未来,那就是输球成为正常,赢球成了特例。2008奥运对于中国男排,是不大可能出现奇迹的一年。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亮剑精神,让男排输得悲壮些。任何其他过高的期望,都是球迷美好的奢望
寻求排球基础知识(例如比赛规则、球队简介等)
排球运动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2、技术的全面性:规则规定,每个队员都要进行位置轮转,既要到前排扣球与拦网,又要轮到后排防守与接应。要求每个队员都要进行队员必须全面地掌握各项技术,能在各个位置上比赛。
3、高度的技巧性:规则规定,比赛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击球时间的短暂,击球空间的多变,决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一、 攻守平衡已成为现实
在排球发展过程中,攻强守弱的状态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国际排联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对排球规则作了几次重大修改。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出现,发球区的扩大,允许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等,必将会进一步促使排球技战术的创新,充实排球运动的内涵,丰富排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排球技战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排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是互为因果的。在这里必须重视两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一是除发球和扣探头球外,排球的一切进攻都是从接球和防守开始,没有良好的接球和防守作基础,一切进攻无从实现;二是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的攻防技术更加全面,准确和有效,进攻与防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规则的修改不能改变排球比赛的这一基本规律。
纵观世界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进攻与防守对抗始终贯穿于排球运动发展的整个过程。例如:扣球技术的产生导致了拦网的出现;勾手飘球技术的发明,刺激了垫球技术的发展;网前跑动换位、交叉重叠掩护等快攻战术的运用,与此相对抗出现了重叠、换位等拦网战术;拦网技术的提高,推动了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进攻与防守战术的相互对抗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排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进攻技战术的提高带动了防守技战术的进步,而防守技战术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进攻技战术的发展,形成了排球技战术发展螺旋式递进的特征。
二、 技、战术向全面、高度、快速、多变方向发展
排球运动带有规律性问题是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能攻能守,进攻上既能强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后排攻,前后排融为一体。根据运动员不同特长,有效地组合不同的战术,使战术组合更具个性化,发挥整体优势。
随着运动员身高和弹跳力的不断增长,后排扣球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成为当今高水平排球比赛的主要进攻手段。高快结合,前后排结合,进攻向着立体、全面型方向发展。运动员凭借身高、弹跳力强,爆发力好、力量大和挥臂速度快等优势,跳发球技术被大量运用,用跳发平飘,跳发侧旋、下旋,轻发落点等多样化跳发球技术,以达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目的。发球技术正向着发球高点、大力、快速方向发展。四号位平拉开结合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战术,降低后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进攻点等等都是为了争取时间,夺得空间,加快进攻的速度,突破对方拦网。速度在不断加快,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传出球的速度等。
世界男排各队的集体配合战术更加丰富,战术有新的发展,四号位平拉开,三号位远网快球,远网短平快被普遍用。重视集体配合和快攻战术,技术全面、攻守兼备、快速灵活,自身失误少。一攻水平高,防守能力强的队代表着当今世界排球的最高水平。过去日本女排的勾飘和垫球,中国女排的背飞,波兰男排的后攻,日本男排的短平快球,美国男排的两人接发球,确实在夺冠中发挥了作用,但依靠的是整体攻防的技术实力。实践证明:技术不全面,就不能保证战术的组织与变化;排球运动的全面内涵是在全攻全守基础上突出自己特长,各单项技术的运用从较单调打法向多样化、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当今排坛世界各强队在注重高度和速度的同时,每名运动员的技术是否全面,全队的串连技术是否合理、娴熟等等成为一支球队成熟与否的标志。攻守不平衡,就无法夺取比赛的主动权;没有高度,必然削弱网上扣拦抗争的实力;个人没有特长,队也必然没有特点;没有集体配合,也就谈不上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不必要的失误,就会不攻自破;没有拼搏精神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就缺少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等。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变革,排球战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经历了“点—线—面—体”的演变过程,对战术的运用趋向合理,简练和实效。国际排球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发展速度,提高力量,增加变化,全面发展,有所特长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具体表现在力量、速度、高度和技巧紧密结合,攻守技术全面,战术风格独特,队有特点,人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高,在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层次全面发展,是当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全面、高度、快速、多变将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 排球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竞技排球朝着职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职业化是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高额奖金促使比赛更加精彩,而紧张激烈的对抗更能吸引观众,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意大利率先推行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国家职业排球的开展也十分活跃。职业化和俱乐部制度吸引了大批优秀选手投身竞技排球,大大提高了排球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提高了排球运动的吸引力。传播媒体的介入,促使排球运动商业化趋势日益加强,沙滩排球比赛职业化、商业化就是率先走向市场的范例。排球的盛行,使排球运动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的竞赛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 排球教学、训练向多学科综合运用和更加科学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排球课程教学与改革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电视录像和计算机CAI等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动态地模拟排球技战术的时空状态和连续变化过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现代排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随着排球教学实践的发展,排球教学研究范围也在扩展。对课内与课外排球活动一体化的研究;对排球教学内容的选择;手段与方法的更新;考核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探讨;不断引进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程序、发现等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必将推动排球教学改革的深入。
排球运动科学研究不仅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领域,也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教育学、史学等社会科学的领域,这些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为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为进一步加深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工具,对排球运动科学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广泛。
纵观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从观念的转变,理论的形成,技战术的创新,训练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竞赛规则的修改等。排球运动研究内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层次不断提高。随着排球运动实践的发展,排球技术战术的创新、科学地控制排球运动训练过程和制定科学定量的评价标准。排球运动员生理、生化特点、心理训练、排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及其训练,体能训练、比赛的营养与恢复、计算机在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五、 排球运动科研与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
科研直接为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服务,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方向,也是促进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从方法论来看,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从文献研究、思辨研究,走向实证研究,正在从不同层面上去关注学校、关注课堂,关注运动训练实践,提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从科研的功用来看,越来越多的排球科研人员不再满足于排球教学训练的一般抽象理论论述,开始更多地追求排球运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排球教学训练的改革与发展。
六、 排球运动科研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
排球运动科研的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与科研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丰富和发展分不开的。现代科技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排球运动领域中,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女排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临场指挥和技术分析,日本队用三维摄影分析扣球技术等。80年代以来,便携式计算机、录像和无线电通讯等高科技设施进一步渗透到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使排球教学训练更加科学化。随着相关学科科研成果向排球科研领域的不断渗透和现代科技的应用,排球运动科研的方法和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十分重视有效吸收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在具体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时,则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是排球运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现代排球运动科研从过去重点研究竞技排球逐步转向竞技排球与排球并重方向发展,大众排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研究方式上,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加强,强调同一对象进行多学科同步综合测试,观察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描述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做到多样化与统一;在研究手段上,从手工操作日益转向现代化,如测试仪器自动化、电脑化、遥控化、轻便化;在研究思路上,重视吸取现代科学思想,重视借鉴现代科技理论和科技成果;在研究主体上,已从专家独立作战逐步转向专家与教师结合研究。
展望21世纪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态势,世界排球运动正处在一个多强纷争的阶段。正如张然教授指出:“21世纪初叶世界排球的大势,可谓女排优势在美洲,男排潜力藏欧洲,危机隐伏在亚洲;女排强队较少,男排劲旅林立,并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一、赛前准备: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二、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比赛前填写的位置表)站好。
三、得分:
A、一方发球后队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
B、如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四、暂停、换人:
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
1、暂停: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正规比赛每8分一次技术暂停。
2、换人:
A、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回到该局替换他的队员位置。
B、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注:比赛开始上场的队员为主力队员,其它队员为替补队员。
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规格与要领
1、垫球的准备姿势
比赛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用相应的准备姿势。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2、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垫击手型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叠指法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
包拳法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外旋紧靠,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击球点、击球部位
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3、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
夹是指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
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排球发球论文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排球发球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最佳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2.1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2.2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2.3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2.4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5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2.6观察能力的培养
2.7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3.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析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
20xx.11-20xx.1,查阅资料,选题,开题阶段。
20xx.1-20xx.3,数据统计。
20xx.3-20xx.4,完成论文初稿。
20xx.4-20xx.5,修改论文并定稿。
20xx.5-20xx.6,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01.
[2]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08.
[3]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01.
沙滩排球,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对场地设备有何要求?
比赛场地减少到 16 ? 8 米,重新定义无障碍区域,最小 5 米,最大 6 米,网的长度调整到 8.5 米。网柱必须固定在边线外 0.7-1 米的相同距离。一般使用 40 ~ 60厘米厚的纱线。据我了解到的最新消息里面,沙滩球排球运动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相对独立的选材体系和运动员训练体系也已经初步建立,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六人竞技排球越来越不属于类,由于技术要求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不能吸引儿童和青少年,然而,沙滩排球不需要特殊的运动场。参与者很少,规则也很简单,软砂对青少年的成长也非常有益,适合在我国广泛推广。 全国青年U19 沙滩排球锦标赛历时 3 天,通过淘汰赛选出前三名。
颁奖仪式于前年的9月1日晚举行,这次比赛不仅是青山河滩沙滩排球中心首次参加全国比赛,也是军运比赛沙滩排球比赛以及场馆和配套设施运营的系统综合演练,比赛组织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已经过全面考验,这将为 10月军运运动会沙滩排球比赛的顺利进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作为武汉军事运动会沙滩排球项目的比赛场地之一,青山江滩沙滩排球中心按照甲级体育馆的标准建造,拥有一个国际比赛标准体育场和四个国际标准训练场,可容纳1116名观众,比赛区域和训练区域并排设置,以满足日常和比赛的不同需求。场馆主体为轻钢结构,更加生态环保。
?最后,关于以上沙滩排球,风靡全球的一项体育运动,它对场地设备有何要求的问题,今天就分析到这里。
学排球有哪些要求,比如身高
排球专项运动对运动人员的要求有以下五个方面:
整体力量。整体力量是运动员在从事球类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排球运动是一项集技术和战术于一体的运动,要求排球运动员各方面的素质协调一致的发展,力量素质是排球运动员弹跳力。
专项速度。排球运动属于短时间爆发式的运动,这对于运动员的各种速度要求也是很高的。对排球运动员来说,不仅要求其反应快速、判断准确、手臂控制能力强,且要具备短距离的快速起动、移动和制动能力,来适应比赛场上的各种变化。
运动耐力。排球运动虽然是短时间爆发式的运动,但是对于运动耐力的训练也是不容忽视。 排球比赛是五局三胜制,这要求运动员具备长时间作战的耐力运动能力以适应长时间的比赛。
弹跳能力。在排球运动中,对于运动员的弹跳力要求也是极高的,排球运动的战术变化多端,在攻防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要求进攻运动员的进攻速度快、进攻性强,在进攻性扣球中起跳要突然,要有连续起跳的弹跳能力,才能有利于比赛形势。
灵敏及柔韧性。灵敏及柔韧在排球运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各种姿势的接球、传球、扣球都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灵敏及柔韧素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